今年全國兩會上,爭議不斷的預制菜產業,再次成為熱門話題。
加速行業標準出臺、審慎推行預制菜入校入社區、建立預制菜提前告知制度等共性問題,成為提議重點與全民熱議焦點。
先來看看今年兩會上關于預制菜的那些提議:
>關于預制菜提前告知與消費者知情權保障機制
在今年兩會上,多位全國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均提議啟動“預制菜提前告知制度”,建立完善預制菜消費者知情權保障機制。
其中,全國政協委員、北京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認為:消費者對預制菜享有知情權,但預制菜欠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,標準體系尚待完善。法律未明確規定商家使用預制菜需提前告知。
對于預制菜消費者知情權保障,應明確規定商家告知方式與告知內容。商家告知方式應完整,商家可通過店內公告菜單等載體主動告知消費者;當消費者詢問時,服務員也應予以告知。
全國人大代表、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萬立也提出,對于堂食而言,可采取多樣化提前告知方式,如通過菜單、公示欄等明顯方式提供預制菜品的相關信息,或根據預制菜和現做菜的成本差異實行區別定價等。對于外賣來說,商家應當主動在網頁上標明預制菜情況。
>關于審慎推行預制菜,為預制菜入校加把“鎖”
去年來一度引發全民觀點對撞的“預制菜入校”問題,也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被多次提議啟動相關制度。
全國政協委員、來伊份總裁郁瑞芬認為:預制菜市場在高增長的同時,行業標準并不完善,整體上還不夠成熟。大趨勢發展的情況下,建議預制菜產品只可以進入消費者有主動選擇權的商品市場,而不得進入讓消費者被動選擇的市場,如學校食堂、職工食堂、養老院等。
全國政協委員、全國工商聯常委、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也同樣認為:在統一國標形成之前,建議審慎推行預制菜,尤其審慎對待預制菜進學校或社區,嚴把質量關。
其進一步表示,預制菜的迅猛擴張,給經濟社會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。作為新興事物,預制菜在某些領域和場合可以合理應用,但應避免泛濫。呼吁審慎推行預制菜,不希望因預制菜的泛濫致使傳統飲食文化被邊緣化。
>關于強化食安謠言整治力度,理性看待預制菜產業
自誕生起,預制菜身上就背負了種種誤解與罵名,作為領域專家,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、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孫寶國對此表示痛心。
其認為,預制菜產業化是社會快節奏發展、多樣化消費以及鄉村振興和食品產業發展的必然。但剛剛起步的預制菜產業化遇到了諸多“成長的煩惱”,尤其是出現對其不科學、不客觀的報道時,輿情走向沒有回歸理性,使得行業與消費者間的信息不對稱情況愈發加重。
針對這些問題,孫寶國建議加大對不實信息、謠言的清理整治力度,開展食品安全謠言專項整治行動,對傳播內容進行嚴格的、科學的把關。對于一些長期散布不實信息、謠言的機構及個人加大監管、懲罰力度;強化各信息發布機構自我監管責任。盡快塑造風清氣正的食品安全輿論環境。